俞敏洪在日记里感谢的董宇辉,又被罗永浩的一条朋友圈刷屏了...
2022-06-20每日热点刊然999°c
A+ A-在直播间,董宇辉流泪了。 一个多星期前,他的一段双语带货视频,将「东方甄选」直播间推上热搜。 有人说看他直播,像是上了堂课,下单则是知识付费,还附送产品。 有人说暑假要把孩子焊在他的直播间。 有人说躲过了李佳琦薇娅,没躲过董宇辉。 带着新东方艰难转型的俞敏洪,发微信向这个29岁的男孩表达感谢、鼓励。 罗永浩在朋友圈发文:请记住董宇辉这个名字。 董宇辉火了。 新东方的直播间也火了。 但在直播间,董宇辉流泪了。 那天,上架的产品是火锅底料,他提到了自己的前同事们。
哽咽片刻,董宇辉为自己的失态连连道歉。 平复心绪,为自己鼓劲。 继续侃侃而谈。 其实很长时间,董宇辉都是这样一路扛过来的。 遇挫,有崩溃,也有难掩的脆弱。 又一次次重整行囊,拂去尘土,再度出发。 和我们一样,他出身平凡,甚至贫寒。 但他用数年的坎坷和高歌写下一个故事: 普通人家的孩子,要努力活成一棵麦子。 陕西渭南农村,骄阳下,庄稼户们把腰弓成90度,除草、收割。 远远看去,那些身影仿佛凝固。 那是董宇辉出生的地方,种地是他父母的日常。 少年时代的很多个日夜里,董宇辉是自卑着度过的。 因他“出于农村”,也因“身材矮小、头又大又丑”。 但有年,董宇辉不小心摔断了腿。 一连数日,母亲不重样地为他炖汤,悉心照料。 从那时候,他在心里告诫自己: 为了家人,他不能颓废地生长,他得为自己负责。 上初中,董宇辉第一次英语考试成绩倒数第一。 老师夹枪带棒地嘲讽,却不知道在农村读小学的他英语是零基础。 他拿着唯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料——课本和试卷,没日没夜背得滚瓜烂熟。 初二,就从班级倒数考到年级第一。 上大学,他在西安外国语大学,读了梦寐以求的英语专业。 从大一就勤工俭学,自己养活自己。 他跑去给外国人做导游。 一个冬天的深夜,因为钱不够,他结束工作走了半程路回到学校。 结果宿舍大门紧闭,怎么叫也叫不开。 为了省60元打车费,他又从学校走到市区。 掏出压扁了的面包和牛奶,边走边吃,边吃边想: “我不能玻璃心。 我能想到,父母种地受过的苦,比我多得多。 他们没抱怨,我也没资格抱怨。” 走至市区,天已大亮,他继续带着外宾去兵马俑、大雁塔。 许多年后再想起那个夜晚,董宇辉说,他记住的是满天星光与一路歌唱。 这是一棵麦子,开始生长: 在泥土里,其貌不扬。 伴着秋霜种下,成长时则遇寒冬。 但他不屈不挠地长。 因为熬过了严寒,就不再惧怕风霜。 快毕业,董宇辉得到3个工作机会。 一家手表企业,一家汽车企业,另一个,就是新东方。 犹豫间,他回了趟老家。 父亲问他:“你把很贵的手表或汽车卖给富人,你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? 教书育人,去影响更多人,才是真正活得有价值。” 那是麦收时节,父亲刚从地里回来,擦着汗。 董宇辉突然就明白了自己过去的坚持和未来的方向。 在新东方,他是最年轻的高中英语教研组长。 记不清的无数深夜,他备课至凌晨。 近十年高考题,他背得如数家珍。 在课堂上,在屏幕前。 董宇辉每次转过身,面对许多双闪着光的眼睛,那画面让他难忘。 他始终记得,很多年前,一个女孩来报名。 从手帕里掏出不知攒了多久的零钱,仍是凑不够学费。 董宇辉自己偷偷掏了腰包,只告诉女孩是学校的优惠。 从那之后,他总会在课堂上有意提问她、表扬她、鼓励她。 那个一开始被提问会支支吾吾胀红脸的姑娘,变得越来越自信、大方。 董宇辉从女孩的奶奶口中得知,女孩的妈妈离开了,爸爸车祸去世,她从小靠着奶奶的一点生活费被拉扯大。 从那之后一直到高三毕业,董宇辉都没收过女孩的学费。 后来,女孩考上了一本,逢年过节,都会给他发消息。 有年大年初一,女孩的奶奶冒着风雪,给他送来了一盒饺子。 那饺子被码在铝制饭盒里,用手帕包着,热气腾腾。 董宇辉是哭着吃完的。 他给女孩发消息: “你不用记住我,我只是在青春中陪伴过你的人,你的人生还长,记得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,就好。” 有个同学说:董宇辉是唯一相信他们都能考上985的老师。 他想象着,那些孩子会变成律师、教师、科学家、医生,进入各行各业,解决一个又一个真实的问题。 而他,则是那个影响、带领他们长大的人。 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浪漫。 疫情期间董宇辉在房间上网课 这是一棵麦子,开始返青: 他生根、长叶、分蘖,最先将生命的信息传递出来。 似乎急切地想要回报农人,以青接黄。 “但我就像一个侠客,在深山老林里练就了一身武功,准备好闯荡江湖。下了山,却发现江湖已经没了。” 那是新东方最难的时候。 班级解散了,学费退还了,课桌椅捐去了偏远山区。 董宇辉不得不从讲台上走了下来。 他沮丧到睡不着觉,跑去北大,绕着学校一圈圈地转,翻来覆去怀疑自己的选择和意义。 6万人被迫离开这家公司。 董宇辉送走了太多同事。 告别的时候,他一个接一个抱着他们哭。 他差一点也走了,但他留了下来。 “前线战事吃紧,需要补给,如果我扔下箱子跑,我会愧疚一辈子。” 他跟着公司转型,从一位老师,变成了“售货员”。 但这转型求生,步履维艰。 要么,直播间寥寥几人,只有自己的父母捧场下单。 要么,弹幕区一水的骂声。 “这种长相也来做直播。” “看不下去,直播本来就要花钱,还花得这么难受。” 只有俞敏洪出现在镜头前,观众才会追随而来。 换作其他人,接连的溃败之后,或许早已缴械投降。 但董宇辉只深深反省自己: 俞老师来,观众就来,所以不要说是赛道不值得奋斗,而是自己的能力不够。 他沉下心踏踏实实地干着。 多年读过的书、储备过的知识,早已融进了他的骨血里。 在中关村E世界15楼角落里的直播间,没有提词器,只有实时翻滚着评论的大屏。 但董宇辉一开口,中英文切换自如,还有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。 他卖鱼,能洋洋洒洒聊起张爱玲。 他介绍铁锅,是“妈妈的手,父亲忧愁的面容,是老人盼游子回家的心”。 他讲述火腿,是“风的味道,是盐的味道,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时光腌制而成”。 这个没有背景音乐,没有锣鼓喧天的直播间,却能让无数人津津有味地听下去、买下去。 捱过了直播间前半年的苦涩,董宇辉终于被人看见了。 社交平台上,随处可见是他的直播片段。 几十家媒体,争相联系采访。 董宇辉只是一遍遍憨厚地笑着。 “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孩子,侥幸被人关注到了。”他说。 “厄运向你袭来的时候你没躲,有一天好运就会撞个满怀。”他说。 这是一棵麦子,正在起身: 春寒料峭会让他匍匐,在风雨洗礼中也有战栗。 但脚踩在泥泞里,也要努力站直。 向着蓝天生长,不卑不亢。 那天,还有1分钟就要结束直播。 突然有人在弹幕上问,这个产品用英语怎么说? 董宇辉连忙拿起小黑板,急急对导播说: “等会等会,最后一个学生,不是......有人问单词了。” 拿起的笔还没来得及写下什么,屏幕跳转,直播结束。 我望着黑黑的画面,无语凝噎。 我们都知道,哪里才是他的舞台。 无心说出“学生”的那一刻,或许他恍惚回到了曾经的讲台上。 哪怕已是个“售货员”,他仍离不开教书,离不开学习,离不开“做个影响别人的、有价值的人”。 他认真卖农产品,因为能让农民和快递小哥都挣到钱。 “或许他的孩子就能交个学费,他能给老人买药,逢年过节还能改善生活。” 卖藜麦,看到80岁的老奶奶还在下地种植。 他就想,是不是自己努力多卖点,促进藜麦种植成了规模,老人就能干点轻松的活。 是不是青年人们看到种地有了好收入,就能愿意返乡,留守的孩子就有了陪伴。 他不忍心把价格压得一低再低。 因为「谷贱伤农」。 哪怕是直播间里的观众,他也不愿称之为“粉丝”。 “谁说非得消费?你在这里听到了一些道理,学会表达爱,学会珍惜身边人,不也是收获吗?” 他总会想到俞敏洪当初设想的未来: 帮农户把农产品卖出去,农民稍微挣点钱,也许更多贫困学生就能上得起学。 他也不止一次规划自己的未来: 如果有一天,他不能对此做更多的贡献,也许他会去一个山村学校支教。 原来不论是晴是雨,是卑微还是闪光,他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从哪里出发。 这是一棵麦子的初心: 颗颗麦粒,已经金黄饱满,却谦卑地弯下身去,等待滋养更多人。 不忘记自己的出身,才能活得敞敞亮亮。 很喜欢董宇辉在专访时说的一段话。
的确,我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,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 从农村来,往都市去。 从自卑中来,往坦荡中去。 从磕磕绊绊中来,往扬眉吐气中去。 但这两年,谁都不好过。 落寞的不止新东方和董宇辉,还有太多人辛苦搭建却一朝溃散的生活。 还会变好吗?还能翻盘吗?我们问自己。 而庆幸的是,29岁的董宇辉用自己的落落起起给我们写下答案: 一定会的。 “就算比别人慢了一时一分,也别焦虑,我们还有七八十年呢。我们要用跑马拉松的态度,去度过我们的一生。” 只要我们坚毅地,活得像一棵麦子。 变化的是风雨时令,不变的是脚踏实地。 扛过寒露,跋涉过严冬。 在骄阳似火的六月,便能灌浆成熟,灿烂金黄。 在那天落了泪的直播间,董宇辉许下一个愿望:
他仍在不放弃地生长着。 就像很多次,他指着直播画面里俞敏洪的头像说: “我们为什么喜欢上面这个60岁的老头? 因为他从不认输。” 参考资料: 三联生活周刊:教育的坚守:待到樱花烂漫时 每日人物:新东方爆红主播:半年前直播间都是骂我的 GQ实验室:当一个新东方老师开始卖菜 界面教育:新东方售货员董宇辉 夹馍星球:董宇辉:我的奋斗,我的走红 新周刊:董宇辉,我妈都粉了 中新经纬:董宇辉走红在618 |
上一篇:湖南19岁校花凌晨三点下水救人,被闺蜜男友抓住活活溺亡...
下一篇:没有了...